然而,作为新人,程维既没有底薪又缺乏足够的销售技巧,生活变得异常艰难。
为了完成业绩,他不得不厚着脸皮去推销保险,甚至不惜向自己曾经的同学和老师推荐产品。
然而,无论如何努力,他始终无法卖出一单保险,最终这份工作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。
但是程维没有就此放弃,他决定继续寻找新的机会。
02
几个月后,他进入了一家足疗店担任总经理助理。
虽然这份工作让他获得了许多关于管理的经验,但程维很快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职业发展方向。
作为一名211高校的毕业生,程维明白自己有更大的潜力可以发挥。
于是,他再次选择了辞职,开始了新的求职之路。
经过几次周折后,程维在阿里巴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那时,阿里巴巴已经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,当时他直接联系了阿里巴巴的高管王刚。
出乎意料的是,王刚看到程维的工作经历后,立即认定他是公司急需的人才,很快便让程维加入了阿里巴巴。
在阿里巴巴的工作经历成为程维成长的关键。
在这里,程维从最初的销售岗位做起,经过六年的努力,他逐渐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区域经理。
然而,在阿里巴巴工作期间,程维的一次出租车经历让他产生了新的灵感。
那天,他匆忙赶往阿里巴巴总部开会,却在途中遇到了出租车司机拒载的情况。
无论他如何解释司机都不愿接单。
让程维感到愤怒的是,当他终于拦到一辆车时,司机开价200元,明显高于实际车费的80元。
这个经历让程维产生了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:
如果能开发一款智能打车平台,帮助人们解决打车难的问题,这样的产品一定能在市场上获得广泛的欢迎。
程维开始深刻思考,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正是他进行创新创业的最佳时机。
于是,程维找到了阿里巴巴的高管王刚,向他阐述了自己的想法。
王刚被程维的创新思维所吸引,决定投资70万元支持他创业。
而程维自己则筹集了10万元,这80万元成为滴滴出行的初始资金。
03
2012年6月,程维正式成立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,开始了滴滴出行的创业之旅。
为了尽快启动项目,程维租下了一个简单的仓库,作为临时的办公室。
尽管条件简陋,程维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因此放慢创业步伐。
创业初期,滴滴的推广遇到了巨大的困难。
程维和他的团队带着智能打车系统,跑遍了几十家出租车公司,向司机们推销自己的软件。
尽管他们提供免费的软件安装服务和简单的操作培训,大部分出租车公司并不看好这一新兴的互联网打车平台,纷纷拒绝了他们的提议。
但程维没有放弃,他和团队靠着硬气的推销和不服输的态度,一点点让出租车司机们接受了滴滴软件的安装。
2012年冬天,北京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雪,交通几乎瘫痪,就在这时,滴滴的订单量突破了1000单,滴滴出行的名字开始为大众熟知。
随之而来的是滴滴的快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滴滴打车,成为了“国民必备”的出行工具。
随着滴滴打车覆盖的城市逐渐增多,滴滴得到了更多资本的青睐,金沙创投为滴滴提供了300万美元的投资,帮助公司进一步发展。
这个投资成为滴滴快速发展的催化剂,也为后来的进一步扩张打下了基础。
在滴滴出行的发展过程中,程维的“贵人”柳青的出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04
2014年,柳青代表高盛来滴滴洽谈投资,但程维并没有立刻答应。
柳青开玩笑地说:“不让我投,我就给你打工吧!”
令柳青意外的是,程维反而认真接纳了这句话,并与她深入讨论创业事宜。
经过多次沟通,柳青被程维的坚韧和前瞻性打动,最终选择加入滴滴,担任总裁。
柳青的加入不仅为滴滴带来了资金支持,更重要的是,她的金融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滴滴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。
2016年,滴滴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单轮融资,金额高达45亿美元,投资方包括苹果、中国人寿和蚂蚁金服等知名企业。
程维凭借着滴滴的迅速崛起,成为了全球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。
程维的成功并非偶然,背后是他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积累的经验和从不放弃的精神。
正如滴滴出行所面临的挑战一样,程维的成功路上充满了波折,但正是这些曲折与坚持,最终造就了他今天的辉煌。
而滴滴的成功,也正是互联网时代中无数创业者拼搏的缩影。
那就是,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,只有勇敢抓住机会、不畏艰难的创业者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